阅读历史 |

第305章 番阳令(2 / 3)

加入书签

的礼器,对秦国而言,秦律便是国器,妄改者会遭到最严厉的处罚……

&esp;&esp;黑夫不敢乱来,思索后,便采取徐舒的意见,宣布在九江郡任命的县丞来上任前,番阳一切依照旧俗治理。如此一来,既没有越界,也算是向本地豪长让步,使他们愿意与秦军合作。

&esp;&esp;黑夫还释放了一些愿意归化的番阳君附从兵卒,在他们回到家宣扬秦军的“仁慈”后,番阳楚人纷纷松了口气,城内紧张凝重的气氛也松弛了些许。

&esp;&esp;做完此事后,已是一月中,黑县令又忙不迭地让徐舒、利咸下去安排春耕。

&esp;&esp;涉及到今年的吃食,纵然楚人依然有些抗拒统治,却也不敢耽搁,黑夫则见识到了江南地区的种地法子:“火耕水耨”。

&esp;&esp;所谓“火耕”,即通常说的“刀耕火种”,黑夫发现,城内外的农夫种地,并不种往年的田,而是跑到离城很远的的山林荒地,放一大把火。

&esp;&esp;火烧光山坡上的茅草和夹在其中的灌木,以留下的灰做肥料,再播种旱地作物粟、菽,本地人称之为“烧荒”。

&esp;&esp;除了旱地外,番水沿岸还有不少水田,则种水稻,利咸去巡视过一遍,回来后向黑夫形容了他见到的景象。

&esp;&esp;“在南郡,农夫种稻均用牛耕,但在这番阳,竟无人知晓牛耕是何物?且不说一般百姓,连贵族豪长也一无所知,平日里还常杀牛食用。”

&esp;&esp;“其种稻,都是全家人在水田里赤脚踩松禾蔸,踩死杂草,此所谓水耨……”

&esp;&esp;这么一比较,黑夫才发现,秦国在推广先进生产方式上,还真是偏执得恐怖,哪怕是最偏僻的乡里,也或多或少能从田典处学到牛耕、堆肥等技术。

&esp;&esp;楚国则不同,楚王的命令管不到边境封君,多数封君又愚昧短视,这就出现了广阔江南,几乎不存在牛耕的情况。

&esp;&esp;“利咸,你说我在此处推广牛耕、堆肥会如何?”黑夫问利咸。

&esp;&esp;利咸却觉得这会很难:“江南地广人稀,物产丰富,加上这里气候炎热,一年两熟,所以农民也懒,遍地撒种,随便粗耕,也能混一顿饱,就算遇上饥荒,也可以吃山林里的果子和鱼蛤之类。”

&esp;&esp;“故牛耕、堆肥等精耕细作之术,就算强行推广,短时间内也难以见成效,除非以秦国律令绳之,使之不得不耕作。”

&esp;&esp;他此言有利,黑夫点了点头道:“既然如此,那这些民政,还是待战争结束,真正的官吏到来,慢慢推行罢。”

&esp;&esp;黑夫也不想多浪费时间,别让今年闹饥荒就行。

&esp;&esp;时间到了一月下旬,黑夫已经让利咸搜刮筹集了数千石粮草,做好再度出发的准备,而他月初让季婴再送去九江郡的请求,也有了回复……

&esp;&esp;一月的最后一天,黑夫再度召集了自己的手下们,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下,他拿出了一叠九江郡批准的任书。

&esp;&esp;这是黑夫要做最后一件事,挑选随自己南下的人手,并安排留守人员。

&esp;&esp;“五百主赵佗兼任彭泽假游徼,负责整个彭蠡泽防务,小陶随我南下。”

&esp;&esp;“安圃继续任番阳贼曹掾,负责本地治安。”

&esp;&esp;“武阳任黄金采监,惊任其监丞。“

&esp;&esp;安排完这些人后,黑夫还差一个能独当一面,既能处理政务,也能镇住番阳,并能灵活处理与余干越人关系的人。

&esp;&esp;众人都沉默了下来,他们猜得出来,这个人,应该就在徐舒、利咸二人之中。

&esp;&esp;利咸心里有些忐忑,自从徐舒做了黑夫幕僚后,黑夫就多数采纳他的意见,比如前些天,黑夫分别询问二人如何稳定番阳秩序,利咸主张照搬秦律,黑夫最后却用了徐舒的因俗治人之策。

&esp;&esp;这让利咸有了一种莫大的危机感,生怕自己的位置会被取代。

&esp;&esp;他甚至已经做好这种准备了。

&esp;&esp;所以,当黑夫将任书交到他手中时,利咸是有些发怔的。

&esp;&esp;“利咸任番阳假尉,比四百石……”

&esp;&esp;黑夫将九江郡发下来的黄绶铜印塞到利咸手中,严肃地说道:“我不在时,番阳城就要靠你来整治了,勿行苛政,小心与各方打好交道,至九江郡的新吏到来交接前,决不可出任何纰漏!你若犯错,我作为举主,也是要受罚的!”

&esp;&esp;说完公务,接下来就是私事了,黑夫收起严厉,露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