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没有人可以抗拒衰老,经历过这番折腾,赵祯非常非常疲惫,精力衰退,眼前总像是有蚊虫闪过,视力衰减厉害,到了夜晚,哪怕点满了蜡烛,也没法读折子,处理政务。才区区几个月的功夫,龙体就不堪重负了。 &esp;&esp;赵祯也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,必须做一些布置。 &esp;&esp;首先,就是要了结这个案子。 &esp;&esp;陈琳年老体弱,加之被">
阅读历史 |

第717章 把坏蛋都赶走(1 / 3)

加入书签

&esp;&esp;没有人可以抗拒衰老,经历过这番折腾,赵祯非常非常疲惫,精力衰退,眼前总像是有蚊虫闪过,视力衰减厉害,到了夜晚,哪怕点满了蜡烛,也没法读折子,处理政务。才区区几个月的功夫,龙体就不堪重负了。

&esp;&esp;赵祯也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,必须做一些布置。

&esp;&esp;首先,就是要了结这个案子。

&esp;&esp;陈琳年老体弱,加之被抓之后,不吃饭不喝水,在三天前,已经死了。

&esp;&esp;养了几十年的老狗,哪怕在最后关头,反咬了自己一口,赵祯也没法真正做到无情,他让人找了块地方,给陈琳安葬了。

&esp;&esp;至于沈端和谭宪,全部斩立决。

&esp;&esp;原来辛苦组建的密谍司废除,所有人员都被发配开封,替太祖和太宗守陵。

&esp;&esp;赵祯吸取经验,重新换了一批太监。

&esp;&esp;这些太监不像以前那样,是在京城附近招募的,而是从岭南,西北,幽州,甚至青唐等地,抽一些俘虏,找一些藩国少年,净身入宫。

&esp;&esp;他们之中很多人别说识字,就连汉话都不会说,又来自天南地北,聚集在一起,短时间之内,根本没法兴风作浪。

&esp;&esp;而且赵祯也把他们的权力压缩到了极限,只负责洒扫伺候人,涉及到政务公文的部分,赵祯会让翰林院,中书舍人负责。

&esp;&esp;当然了,这样又会增加文官的权力。

&esp;&esp;但是两害相权取其轻,文官还是比太监要好很多的,至少他们有家室,有子孙后代,不会像太监那么丧心病狂。

&esp;&esp;其实这一次的事情,真正决定出兵,豪赌一把的正是陈琳和沈端。

&esp;&esp;至于富弼他们,仅仅希望派遣钦差,伺机夺取兵权,然后在分化赵祯和王宁安而已,富弼说他并非主谋,只是知情不报,不是假话。

&esp;&esp;但是把话说回来,没有耆英社,没有庞大的保守派力量,给陈琳和沈端一万个胆子,他们也不敢和王宁安叫板,更不可能调动军队。

&esp;&esp;所以王宁安说,这不是是非对错之争,而是利益之争!

&esp;&esp;要想推动变法,就必须除掉富弼,砍掉保守派最大的旗帜!

&esp;&esp;不然,哪怕富弼跑到了西域,他一样可以遥控保守势力,和王宁安周旋到底,这就是他们的宿命!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内廷被清理掉了,下一个就是赵大一系,经过反复权衡,赵祯并没有大开杀戒,他只是赐死了赵世迈,并且剥夺了赵从古的一切追封和哀荣,同时把他们从宗室的名册中删除。

&esp;&esp;不过赵祯并没有停手,他封赵从郁为哈密王,同时将赵大的子孙,成气候的悉数发配西域,剩下的也都按照宗室条例,剥夺皇室身份,让他们永远失去继承皇位的资格。

&esp;&esp;赵祯还降下旨意,昭告天下,太祖当年为了保全赵氏江山,将皇位传给太宗皇帝,乃是顺天应人,睿智之举。所谓斧声烛影,根本是无稽之谈,是前朝余孽,居心叵测之徒,诽谤之语。

&esp;&esp;谁要是还敢演戏,还敢到处传言,绝不姑息!

&esp;&esp;除了下令禁演之外,赵祯还带着赵曙去太庙,祭祀太祖和太宗,无论是祭文,还是祭品,赵大的规格都要略胜赵二一筹。

&esp;&esp;显然,作为开国君主,赵大的贡献肯定胜过赵二多矣。

&esp;&esp;其实赵祯都没有见过赵二,更别提赵大了,至于赵曙,那就更加遥远了,在他的眼中,不过是两个灵位而已。

&esp;&esp;反正都是他们的祖辈先人,开创了大宋的基业,理当一体供奉,实在是没有必要给自己找麻烦。

&esp;&esp;先人结仇,随着时间推移,渐渐淡化,这种例子并不少见……比如明英宗被俘之后,大明拥立了景泰皇帝朱祁钰,后来夺门之变,英宗重新复位,他恨死了兄弟,景泰皇帝什么都捞到。

&esp;&esp;但是到了英宗的儿子宪宗朱见深继位,还是给了叔叔谥号景皇帝,后来到了南明的时候,朱祁钰才正式捞到了庙号代宗!

&esp;&esp;总而言之,赵祯又把宗室的部分处理完毕。

&esp;&esp;下面就是将门。

&esp;&esp;传说中的那个名册,大部分的将门都在其中,并且还阴谋反对太宗。

&esp;&esp;赵祯是很在乎的,他倒不是担心将门会作乱,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