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78章 赵大叔不冷静了(1 / 3)
&esp;&esp;拿下横山一线,王宁安并不轻松,相反,各种事情千头万绪,那么多的牧民和俘虏要处置,新得到的土地需要巩固防守。
&esp;&esp;而且进入西夏境内,补给线骤然增加了几百里,从大宋搬运物资,就需要翻越横山,动用的民夫多了一倍。
&esp;&esp;沿途各种乱兵土匪,数量多如牛毛,他们不时袭击辎重队伍,损失很大。
&esp;&esp;王宁安不得不派遣梁大刚和李无羁分别领兵,保护粮道,另外又动用10万人马,扫清各处的乱兵。
&esp;&esp;这样一来,所谓的三十几万大军,只剩下一半能摆在正面,攻击力道已经减弱了一大半。王宁泽率领骑兵,驻守静塞军司,采取守势,防止西夏大军南下,保卫胜利果实。
&esp;&esp;狄青也从洪州赶来,他和王宁安简单交流了一下看法。
&esp;&esp;“我认为横山一线,是李谅祚故意让出来的。”
&esp;&esp;王宁安颔首:“没错,算起来横山一线也打了将近一年,我们损失不小,西夏更是代价惨重,此时退去,实际上都有些难为李谅祚了,我本以为他只能撑半年呢!”
&esp;&esp;狄青沉着脸道:“我猜他是借刀杀人!”
&esp;&esp;王宁安悚然一惊,脸色越发严峻,他这两日,也在不断思索,狄青说的有理啊!
&esp;&esp;“西夏内忧外患,李谅祚借着我们的手,消耗那些不服命令的部落,然后大军撤走,把横山的羌人都扔给我们。”
&esp;&esp;“没错,此时李谅祚手里至少有二十几万精锐,其中十万擒生军玩好不损,又甩掉了横山羌人这个包袱,可以说是无债一身轻。如果我们继续进军,能调用的人马只剩下15万,兵力优势丧失。相反,补给线拉长一千里,弱点暴露无遗。”狄青忧心忡忡道:“此刻扩大战果,继续打下去,输多赢少,不是什么好办法。最稳妥的是守住横山,向西夏施压,同时尽快打通河西走廊,同西域连成一片,只要把新占领的地盘经营好,然后才能一鼓作气,荡平西夏!”
&esp;&esp;作为一个智勇双全的统帅,狄青拿出了最稳妥可靠的方案。
&esp;&esp;只是狄青心里头没底儿,要知道,不是任何时候,理智的决定都能得到支持的。
&esp;&esp;比如眼下,整个大宋就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,从上到下,都嚷嚷着踏破贺兰山呢!
&esp;&esp;赵祯去了太庙,祭告列祖列宗。
&esp;&esp;随着赵祯一起去的还有太子赵宗垕。
&esp;&esp;在西北历练了一些日子,赵宗垕的确快速成长。
&esp;&esp;小家伙不再青涩,相反变得虎虎有气,深沉内敛,越发像一国储君了。
&esp;&esp;这正是赵祯希望看到的。
&esp;&esp;他们父子面对着历代的赵家先祖,格外志得意满。
&esp;&esp;收复幽州之时,赵祯就来过太庙祭奠。
&esp;&esp;这一次他又驾临太庙,大有一种睥睨一切的感觉。
&esp;&esp;太祖皇帝创立了大宋,功劳自然无人能及,可是赵大心心念念,也不过是收复燕云,结果还出师未捷。
&esp;&esp;至于赵二,倒是出师了,还出了两次,结果都惨败而回!
&esp;&esp;传到了他爹赵恒,那就更不堪了,不但没敢打出去,还被人家打上门来,要不是寇准等人极力主战,他都要逃到江南去了,简直丢尽了脸面!
&esp;&esp;俱往矣,数风流人物,还是我赵祯!!
&esp;&esp;赵大叔充满了自豪,幽州回来了,西夏被打败了。
&esp;&esp;只要灭了西夏,大军进入西域,大宋立刻就能开疆拓土,扩展一倍疆域,直追汉唐盛世!
&esp;&esp;更让赵祯欣慰的是大宋打仗,扩充疆土,并没有带来太多的负担,相反还促进了经济繁荣。
&esp;&esp;就拿幽州来说,防线北移之后,每年节省几百万贯养兵费用,同时纺织发展起来,又增加了3百万贯税收。
&esp;&esp;林林总总加起来,当年为了打幽州,投入的数千万贯军费,已经全部回本了。
&esp;&esp;再往下就是净赚!
&esp;&esp;这可太了不起了。
&esp;&esp;要知道以汉唐兵锋之强,占领了那么多的土地,为什么到最后,全都要吐出去呢?
&esp;&esp;说白了就是个成本精算。
&esp;&e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