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645章 赔款(2 / 3)

加入书签

;譬如征粮这一项。

&esp;&esp;江南的产量不比岭南低,但是江南除了地主士绅就是自耕农,粮食在他们手里。大规模采购,粮食价格必然走高,许多人就产生惜售心理。甚至有人今天答应,明天来运粮,立刻就反悔了,要求加价,不给钱,就不让粮食出村子。

&esp;&esp;别看你是朝廷,拥有无与伦比的力量,但是老百姓胜在人多,人家也没闹出人命,更没造反,只是多要点粮钱,你能如何?

&esp;&esp;讲道理,打官司,让官府出面,来回折腾,哪怕最后把人说服了,时机也耽误了。

&esp;&esp;总体来说,进行战略动员,是个很困难的事情。

&esp;&esp;可岭南不一样。

&esp;&esp;当年王宁安顶着巨大的压力,把数以千计的老兵就地安置在了岭南,分给他们土地,组建军屯。

&esp;&esp;这帮老兵完全是军事化管理,一点不客气,朝廷令子来了,要多少粮食有多少,而且绝不加价。

&esp;&esp;老兵们当年多是狄青的部下,也有一些甚至是王德用的旧部,他们亲自带着人,用肩扛,用车推,一口气送到港口,直接装船运走,效率之高,超乎想象。

&esp;&esp;要不是路途遥远,年纪也大了,他们甚至想拿起武器,跑到西北,再和西夏干一场!真正分一个胜负,打一个你死我活。

&esp;&esp;岭南如此,交趾那边就更厉害了。

&esp;&esp;王宁安从交趾国弄来了一块土地,也都分给了老兵,他们利用手里的粮食,在丰年的时候,大肆倾销,压低交趾粮价,而他们呢,因为可以和大宋进行贸易,就能把粮食卖得很高,还能得到便宜的货物。’

&esp;&esp;对于交趾的贵胄来说,想要高价卖粮,需要和军屯合作,需要进货,也要军屯点头。

&esp;&esp;就这样,军屯控制了交趾的粮食市场,进而又控制了占婆,甚至把手伸向了大理……不得不说,老兵们的确敢想敢干,有着大宋的支持,他们是肆无忌惮!

&esp;&esp;坐拥粮仓,大宋一点不怕对峙,至少在大宋受不了之前,西夏已经崩溃了。

&esp;&esp;来啊,互相伤害啊!

&esp;&esp;……

&esp;&esp;这绝对是又阴险又毒辣的一招,大约在两个月的光景之内,大宋陆续向西北增加了10万人,同时又动员了30万民夫,几乎每一个士兵,都有一个民夫服务。

&esp;&esp;在以往,这些都是难以想象的,可如今大宋的家底儿厚实了,也敢拼了!

&esp;&esp;而且王宁安又想出了一个损主意。

&esp;&esp;虽然大宋不必直接和西夏对战,但是别人可以啊!

&esp;&esp;比如青唐的蕃部,那个冒牌的木征,还有老狐狸野利遇乞又被请出来了。

&esp;&esp;让他们挑头,去袭扰西夏的侧后方。老狐狸是真不愿意给大宋干活,他恨王宁安,也恨王韶,他训练部下的时候,都把王宁安和王韶的名字贴在靶子上,让士兵乱箭射击,一天下来,王宁安都来了几十次万箭穿身。

&esp;&esp;可是又能怎样呢?

&esp;&esp;大宋命令下来,野利遇乞还要乖乖去出兵。

&esp;&esp;而且他还带着几分雀跃。

&esp;&esp;没错!

&esp;&esp;大宋开始专心对付西夏了,李元昊的崽子要倒霉了,野利氏的仇要报了!先不管西夏如何,至少李谅祚的脑袋要砍下来!

&esp;&esp;野利遇乞的确是老狐狸,没人比他更了解西夏的习惯,老狐狸一出手,西夏就接连损兵折将。

&esp;&esp;无奈何,李谅祚不得不再调动三万人,前往河西走廊一线,挡住吐蕃各部的压力。

&esp;&esp;这时候王宁安又抛出了一个命令。

&esp;&esp;凡是斩首一名西夏士兵,可以得到500亩草场,100只羊!

&esp;&esp;吐蕃的各部牧民刚刚得到了牧场,享受到了翻身做主的滋味,谁不想给子孙后代都留一点基业,更何况过好日子是每个人的本能,他们拿起武器,成群,一同出动。

&esp;&esp;吐蕃的汉子,相比西夏人,战力丝毫不弱,只是组织能力太差,经常在西夏手上吃亏。可是如今他们背后是大宋。

&esp;&esp;能打就打,不能打,侦查,袭扰,甚至放火烧枯草,抢夺牛羊……这些都有奖励,傻瓜才不干呢!

&esp;&esp;西夏两条战线,东边的横山剑拔弩张,几十万人马,一日三惊。

&es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