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49章 军情如火(2 / 3)
0000义民协助守城,至于无偿服役的百姓,更多多达30万,他们只是用独轮车推粮草,军械,不计代价,如果没有百姓协助,只怕辽兵早就杀进长城了。”
&esp;&esp;赵祯很感叹,“得民心者得天下,王卿你的主意好啊——那忧的什么?”
&esp;&esp;“陛下,臣方才说了,耶律洪基调整策略,他应该会加强袭扰,从此之后,北方边境永无宁日。而且放弃了幽州之后,耶律洪基更加依靠契丹20部,作为游牧民族,他们凶残善战,臣唯恐有朝一日,契丹之于大宋,就像匈奴之于汉朝,要打几十年,上百年不止。”
&esp;&esp;赵祯点了点头,打江山容易,守江山难,以后要更费心思了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不过好在契丹是远虑,还是看看眼前的近忧吧!
&esp;&esp;赵祯让文彦博把最近的情况说了一遍,他又在旁边补充,王宁安这才弄清楚,西北的确出了麻烦,而且还不小。
&esp;&esp;一切都要从耶律洪基向西夏求亲说起,如今的西夏大权,还都在国相没藏讹庞的手里,小皇帝李谅祚不过是傀儡而已。
&esp;&esp;没藏讹庞见耶律洪基求亲,心里是很得意的。
&esp;&esp;毕竟在三国之中,大辽最强,别看西夏每年能从大宋得到岁币,但是这点钱转手就要献给辽国。
&esp;&esp;如今辽国主动取消了岁币,又要西夏的公主当皇后,都说明了一个问题,耶律洪基很惨,非常惨的那种!
&esp;&esp;反过来说,那就是大宋占了便宜,不但拿回了幽州,还重创宿敌,军心士气都达到了顶峰。
&esp;&esp;西夏和大辽虽然有矛盾,但是作为两个性质相近的强盗集团,大宋是他们共同的猎物,突然这个猎物长出了利齿獠牙,变得狰狞可怖,不但没有肉吃,相反,还会被大宋给吞了,西夏能无动于衷吗?
&esp;&esp;没藏讹庞觉得和辽国联姻,一起对付大宋,很有必要,但作为一个成熟的阴谋家,他不会急着表现自己的态度。
&esp;&esp;没藏讹庞还要狠狠敲契丹一笔,至于对大宋如何用兵,他还要好好想想。
&esp;&esp;只是这时候发生了两件事,让没藏讹庞一下子胆气壮了。
&esp;&esp;第一件,就是府州折家军的统帅折继闵病逝,一个宿敌死了,西夏松了口气。
&esp;&esp;至于第二件事,那就涉及到了一个大名鼎鼎的人物,他叫司马光!
&esp;&esp;没错,就是年轻时候砸缸,中年写《资治通鉴》,晚年又推翻了拗相公变法的那位大牛人!
&esp;&esp;此时的司马光年纪还不大,距离修炼成老妖精还差着很远的距离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司马光是名门之后,他们家的老祖宗能追溯到晋代的安平王司马孚,他的父亲司马池曾经任过侍御史,三司副使等职务,司马光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公子哥,但是他却没有纨绔习气,从小手不释卷,不论寒暑,刻苦攻读。
&esp;&esp;更因为砸缸救人,成为了有名的神童。
&esp;&esp;在20岁那年,司马光考中了进士,随后在地方和朝廷为官,又替老爹守了三年孝,到目前为止,司马光像绝大多数官僚一样,稳步提升,积累着资历声望,虽然不快,但是每一步都走得扎扎实实。
&esp;&esp;但是问题就出在了王宁安的身上!
&esp;&esp;王宁安这个害人精怎么又坑到了司马光呢?
&esp;&esp;原来司马光的父亲司马池和庞籍是好友,庞籍很赏识司马光,着力栽培这个潜力无穷的后辈。
&esp;&esp;结果因为和辽国议和的事情,文彦博和庞籍双双被贬。
&esp;&esp;当时的光光还太弱了,根本没法掺和这种事情,他深受庞籍的恩惠,又不能不管。光光就决定辞去京中的职务,随着庞籍去西北吃沙子!
&esp;&esp;这一走也不知道是光光真的对庞相公感情深,还是他心里有小算盘,毕竟这家伙人品不靠谱儿……
&esp;&esp;夏竦,范仲淹,韩琦,富弼,庞籍,这些人都是从西北崛起的,当然也包括狄青!
&esp;&esp;司马光或许觉得他能够效仿前人,也在西北建功立业,然后杀回京城。王宁安何德何能,连进士都不是,比自己还年轻,就身居高位,靠的是什么,还不是军功!大宋压制武人,越是如此,就越显军功珍贵,尤其是有军功的文官,简直成了救世主!
&esp;&esp;朝野上下,都威望高,名气大,深受敬仰。
&es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