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1章 范仲淹驾到(2 / 3)
&esp;先说西府这边,枢密使庞籍虽然主张和范仲淹不一样,但是不妨碍他对老范的欣赏,更何况枢密使管军,转运使的任命还要看昭文相。
&esp;&esp;文彦博是个有魄力的人,他刚上任,就提出裁军8万的主张,大宋朝的冗兵已经到了不得不解决的地步,庞籍是支持文彦博的,
&esp;&esp;老文甩开膀子,撸起袖子,要猛冲了。挡在他面前的是庞大的将门,盘根错节的利益集团,文彦博也有点老虎吃天,无从下嘴的感觉。
&esp;&esp;这时候起用范仲淹,正好让他吸引火力。
&esp;&esp;东西二府的相公一致点头,就剩下一关,那就是赵祯!
&esp;&esp;身为皇帝,赵祯一直对范仲淹有所亏欠,当年他是何等求贤若渴,积极支持范仲淹施行新政,唯恐变法不够彻底迅猛。
&esp;&esp;可是当发现问题之后,他又虎头蛇尾,叫停了变法,把范仲淹贬出京城。
&esp;&esp;一年之间,猪羊变色,身为皇帝,脸上发烧啊!
&esp;&esp;他多少次想起用范仲淹,奈何老范的威力太大了,赵祯也不敢轻易触碰,生怕再惹出来无休止的党争。
&esp;&esp;好在机会来了,赵祯怀着激动的心情,下旨意召范仲淹进京。
&esp;&esp;十月份,天气已经很凉了,范仲淹轻车简从,在儿子范纯仁的陪伴之下,回到了阔别五年的京城。
&esp;&esp;再度看到高大的汴京城墙,看到车水马龙,繁花似锦,范仲淹感慨万千。
&esp;&esp;坐在马车里面,老头子紧闭双眼,不知道想些什么。
&esp;&esp;他进京第二天,就被赵祯召入宫中,君臣见面。赵祯都吓傻了,才五年的功夫,范仲淹须发皆白,脸上、手上满是老年斑,皱纹一道挨着一道,老得不成样子。
&esp;&esp;“唉,范爱卿,朕愧对你啊!”
&esp;&esp;范仲淹连忙施礼,“陛下春秋鼎盛,老臣十分欢喜,老臣不过是残命一条,不值得陛下如此啊!”
&esp;&esp;君臣两个就像是多年不见的老朋友,有聊不完的话题,一直到了掌灯时分,范仲淹才离开皇宫。
&esp;&esp;他在宫里的这段时间,对好多人来说,简直就是煎熬。
&esp;&esp;文彦博怒气填胸,坐立不安,他是真想不到,范仲淹的圣眷如斯!
&esp;&esp;这一步是不是走错了啊?凭白树了个大敌。
&esp;&esp;老范回来了,会不会抢走自己的位置,卷土重来,再搞什么新政变法?
&esp;&esp;无数人夜不能寐,范仲淹倒是睡得很好,他早就想通了,放开了,江湖和庙堂,没有什么区别。
&esp;&esp;三日之后。赵祯下旨,任命范仲淹为河北诸路都转运使,负责赈灾抚民事宜。
&esp;&esp;范仲淹像是一颗流星,来得快走得也快。
&esp;&esp;他离开了京城,许多人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“尧夫,你在六艺学堂也有些时间,可有些感受?”
&esp;&esp;范纯仁挠了挠头,“孩儿不敢说。”
&esp;&esp;“讲,别婆婆妈妈的。”
&esp;&esp;“是,孩儿觉得六艺学堂不像是一个书院。”
&esp;&esp;范仲淹笑道:“那像什么?”
&esp;&esp;“像个演武场。”范纯仁脱口而出,“王宁安倡导知行合一,要求学生有真本事,他给学生加了实践课,让他们真正去管理几十户的百姓,带着百姓建房子,安居乐业。那帮小子都涨了不少本事,日后要是考中进士,到了地方上,也不至于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了。”
&esp;&esp;范仲淹眯缝着老眼,仔细听着,演武场,是骡子是马,牵出来溜溜儿,先实验一番,然后再推而广之……范仲淹似乎抓到了关键。
&esp;&esp;庆历新政,就败在了没有一个演武场,事先预演一下啊!
&esp;&esp;知行合一,四个字价值万金!
&esp;&esp;“老夫还真想见见王宁安,看看他究竟多厉害,能把一贯白目的欧阳永叔都给调教出来了!”
&esp;&esp;范纯仁仗着胆子陪笑道:“爹,王宁安一定让你大吃一惊的。”
&esp;&esp;经过十天的功夫,范仲淹终于赶到了沧州,他没有停留,直奔六艺学堂,走到了半路,就听说捕鲸船队回来了,都停靠在码头。好大的鲸鱼,足足十几头,跟小山似的,好多人都去看热闹了。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