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八十一章 稳定军心东山再起(2 / 3)
,否则丛林根本挡不住他们。
&esp;&esp;江满渔等人的蛮兵,也是杨璟身边实力和战力保存得最为完整的,一番清点之后,他们的人数规模还余下九成,倒是让杨璟安心了不少。
&esp;&esp;这说来也怪,宋军在军队里头,平日里训练也少,吃喝嫖赌做生意,正经事儿不太愿意干,可遇到危险,也知道将沉重的财物丢掉,保住性命要紧。
&esp;&esp;而这些蛮兵都是拎着人头和死人耳朵鼻子换赏金的人物,需要养家糊口,上下老小就指望着他们刀头舔血的报酬,即便天塌下来,他们也没把赏金给丢掉。
&esp;&esp;按说没了这些沉重的东西缠身,宋军的生还率应该高一些才对,可到头来却是蛮兵活了下来,宋军却折损大半。
&esp;&esp;营寨扎好之后,杨璟又让蛮兵们出动,搜寻那些失散的弟兄,不少人也陆陆续续循着踪迹回营,人数渐渐也多了起来。
&esp;&esp;人倒是多了,但嘴也多了,没有粮食不打紧,这山里头野兽野果山泉都有,也饿不死人,便是吃树皮草根,都能活下去。
&esp;&esp;这嘴多的另一个坏处是,谣言也散播得很快,舆论满是负能量,这负能量的传染性极强,搅扰得人心惶惶,谁都想着赶紧回去,别再往前走了。
&esp;&esp;可杨璟信誓旦旦势在必得,拿下长安府对整个大战略也有着极其重要且关键的作用,若半途而废,便是功亏一篑,挫伤了军心士气,还助长了叛军的气焰与威风!
&esp;&esp;陈守度本就有着不小的群众基础,若杨璟铩羽而归,陈守度声威大盛,必定一呼百应,引发的后果可就不简单了。
&esp;&esp;杨璟将李林安和张长陵召了过来,三人打了个商量,又征询江满渔等头人首领们的意见,好说歹说,终于还是决定,继续往前,攻打长安府!
&esp;&esp;不过眼下优势全无,实力大减,长安府虽然没什么深池高城,但好歹是一座要塞,想要攻坚,到底还是需要将铁炮给挖出来。
&esp;&esp;至于那些火药和炮弹,神火营的人恨不得当成宝贝一般供着,运输之时都用杨璟“发明”的木条箱,里头垫着稻草木屑等物充当缓冲和保护,即便让泥石流给埋了,应该还是能淘出一些能用的。
&esp;&esp;注意拿定之后,诸人分头行动,纷纷激励士气,让能动的人都动起来,寻人的寻人,觅食的觅食,挖大炮的挖大炮,至于警戒敌人的事情,就交给了李准和林爵等人率领的暗察子们来做。
&esp;&esp;陈守度的叛军之所以能够杀个措手不及,就是因为斥候们放松了警惕,没有刺探清楚周遭敌情,才让叛军有机可乘。
&esp;&esp;如今出现了这么大的伤亡,谁都想将功补过,非但警戒四处,还主动出击,将方圆数十里的情况都摸了个一清二楚。
&esp;&esp;斥候们传回来的消息,也让军士们安心了不少,他们也终于开始抖擞精神,照着军令办事。
&esp;&esp;为了增加工作效率,杨璟让军中的匠师们就地取材,用巨木打造了起重臂和简单的滑轮组,遇到沉重的巨石和木头,就用滑轮组吊起来,没有铁铲,便用山中的铁木制作木铲,用黑曜石打磨各种工具。
&esp;&esp;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,磨刀不误砍柴工,杨璟提供了这种种新奇又省力的工具之后,军士们也精神大振,很快就挖出了几门铁炮来。
&esp;&esp;有了这铁炮,大家的心里就更是安稳,一切好像又开始了良心循环一般。
&esp;&esp;不过杨璟的心中,终究还是有些凄苦和担忧,因为恶蛟的下落还没有找到!
&esp;&esp;杨璟与恶蛟仍旧有些微弱的感应,说明恶蛟还没有死,不过这种感应越来越弱,反映出来的问题只有两种可能,要么恶蛟正在慢慢死去,要么恶蛟正在慢慢远去。
&esp;&esp;无论哪一种,都是杨璟目前所不能接受的。
&esp;&esp;所以当工作渐渐进入正轨之后,杨璟也终于坐不住,与张长陵等人商议了一番,便亲自出马,顺着山洪和泥石流的方向,往下游搜寻恶蛟。
&esp;&esp;在往下游去,便要进入长安府的境地,那是陈守度的老巢,眼下大部队没有做足准备,大举进攻是不可能的,杨璟只能领着几个人进行秘密行动。
&esp;&esp;在人手方面,杨璟深思熟虑之后,也定了下来,虽然大家都愿意,也希望跟着他去冒险,但杨璟却没有带上他们。
&esp;&esp;姒锦本来肚子就很大了,距离生产也没有多少时日,如今又被暴雨淋了一夜,如何都需要人照顾和保护。
&esp;&esp;杨璟只带走了风若尘和李准,外加林爵和几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