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6章(1 / 2)
没想到来的这么不巧,宋枕棠点了点头,然后被孟值领到到偏殿去等。
随后,孟值吩咐人端了茶和糕点上来,便不再打扰,带上门退下了。
含章殿宋枕棠不是第一次来,但这偏殿却很少待,因为宋长翊从前很少会让她等,就算在忙正事,也往往会先叫她过去,问她是不是有什么急事。
对于小时候的宋枕棠来说,被父皇骂了是急事,没吃到母后亲手做的糕点也是急事,被宋长钰推了一下也是急事。
可宋长翊从不嫌她麻烦,并且总是把她和宋长钰的事放在首位,排在政事前去处理。
反观现在,宋枕棠喝光了一盏茶,仍然没有听到外面有任何动静。
二哥仍在忙。
这本是应当的,他是太子,是储君,掌握着天下事。
可宋枕棠还是难免有些失落,为了消解情绪,她起身在偏殿里转悠了起来。
这仿佛是平日里接待朝臣的偏殿,最上首还有一张桌案,虽无公文,但摆着笔墨纸砚。
宋枕棠百无聊赖地一样样看过去,忽然发现桌案下面有什么东西。
她躬身捡起来,竟然是一把折扇,宋枕棠自小到大阅宝无数,一眼就看出这扇子的扇骨不是什么名贵竹子,想来应当不是宋长翊常用的,何况现在的天气就快要入冬了,也不是扇扇子的季节。
不过,这扇子虽不名贵,但扇面却很特别,不是什么寻常的题字或山水画,上面画着一只盘旋的雄鹰。
宋枕棠一看到这扇面,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萧琢。
想了想,她合上扇子,唤了孟值进来。
她把那扇子展开在孟值跟前,问:“你可见过这扇子?”
孟值本以为公主殿下是等急了才叫她,正在心里琢磨托词,未料到是拿出一把扇子给他看。
孟值仔细看了半晌,摇头,“奴婢并不识得。”
孟值是宋长翊的贴身太监,伺候他多年,若是宋长翊都不识得,想必不会是宋长翊爱用的。
既然不是心爱之物,宋枕棠便自然而然道:“既如此,你同皇兄说一声,这扇子我喜欢,就拿走了。”
实际上她基本哪回来都不是空着手走的,一把不知名的扇子而已,孟值自然不会阻拦,只是问道:“公主不再等一会儿了吗?”
等了快半个时辰了,宋枕棠摇头,“罢了,改日再说吧,我先出宫了。”
“是。”
孟值应下,而后亲自两人送出了东宫,看人上了马车才回含章殿。
正殿,说是有朝臣议事,实际上却只有宋长翊一个人在批改奏折,此时听到动静,他没抬头,只问了一句,“送回去了?”
“是。”孟值小心觑着主子的脸色,道,“看着公主殿下似乎有些不太高兴。”
宋长翊执笔的动作一顿,面上却是没什么反应,只淡淡点了点头,“知道了,出去吧。”
孟值不敢再说,躬身就要退下,走到门口又想起那把扇子来,转身回禀道:“殿下,公主临走前,拿了一把您的折扇,奴婢瞧着不是您平日珍爱的物件,便没有阻拦。”
“她不是在偏殿么,”宋长翊蹙了下眉,“什么样的折扇?”
孟值道:“奴婢瞧着扇面上画了一只鹰,旁的就没什么特别的了。”
鹰?
宋长翊眯了眯眼,忽然想起来什么,缓缓撂下了笔。
孟值一看到他这表情便意识到了不好,心里咯噔一下,当即跪下,“难道是殿下的爱物,奴婢现在就去追……”
“罢了。”宋长翊揉了揉眉心,不甚在意地说,“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,阿棠喜欢就让她拿去吧。”
反正,他们也要走了。
三日后,正是启程出征的日子。
宣成帝携宋长翊一道,在城门上为众将士送行,萧琢等在最前头。
原本宋枕棠要陪他一起,但今日风大,萧琢担心她吹风,便没让她过去。
此时,她坐在马车上,隔窗看向城门。
晨起朝阳将升,远处一片昏暗的鱼肚白被火红的烈日撕扯开来,将巨大的宫城衬托的如同一只蛰伏的巨兽,莫名骇人,而高大的宫门仿佛能吞噬一切。
萧琢立在门前,身着铁灰色的甲胄,肩后的披风在呼啸的北风中猎猎作响。
宣成帝一番话毕,便朝身后的宋长翊看了一眼,宋长翊会意,拎了酒坛子走下宫墙,亲自给萧琢倒酒。
萧琢举杯,恭声道:“多谢殿下。”
说完一饮而尽。
宋长翊挑了挑眉,说:“我记得深玉你仿佛并不喝酒,可莫要醉了。”
“有劳太子殿下关心,不过,”萧琢淡淡一笑,“臣只是不爱喝,但并不是不会喝。”
随后,他将空碗一掷,回身命令道:“出发!”
离京
57
随着昭阳初升, 队伍逐渐走远,宣成帝立在城门未动,宋长翊陪在一旁, 从
↑返回顶部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