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历史 |

第131章(1 / 2)

加入书签

因为那样更加直观。

而事实证明,这种方法也确实有效。让他大秦一步步逐渐成为了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。

虽然后来出现了杀良冒功的现象,但是他也及时废止制止了,并未引起太大的波澜。

而如今,如果有了科举制度,文人竟然也能进朝当官,而其中最出类拔萃者,据说还能让他这个做皇帝的亲自考核。

这样一来,这天下间可就有无数人才能为他所用了。

他也就不必留着李斯那厮不舍的杀了。

这次出巡,他也带了李斯,不过是在一辆囚车上。毕竟有些事情他还是能够帮他处理一二。再加上朝中无数人为李斯求情。

虽然他知道这其中定然少不了怀着别样心思的人,但是他不得不缓缓。

毕竟长期以来,朝堂中盘根错节。有些人即便表面上看着没什么关联。但是暗地里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让他不得不投鼠忌器。

如果真有这种科举选士的方式来选择人才,最后还由他钦点授官,那这些人这可能忠于他一人。他也就再也不用担心那些世家大夫们掣肘了。

越想,嬴政越觉得这种方法可行。

于是他忍不住发了条弹幕:

【v一统六合万寿无疆祖龙皇帝:科举制度如何进行,何为连中三元?我大秦可否实行科举制度选贤任能?】

在大秦实行科举制度?

这位“祖龙陛下”还真是敢想!

不过,也不是不可能。就是那个时候宗族世家势力很大,若是把选拔官员这棵摇钱树硬生生从他们嘴里夺去。

怕是秦始皇也不好搞定他们。

不过想归想,对于“祖龙陛下”的提问,她决定还是给他打打气。

【当然可以,怎么不可以?不过,此一时彼一时。您那个时候因为没有纸和印刷术,所以书本很贵,也很难让寒门学子看到学到,能看书的只能是世家子弟。】

【学习无法普及,就算举行考试,也未必能有很多人参与。所以,若是书本能普及了,想要进行科举考试选官还是可以的。】

【但是在那之前,还有一件事需要陛下搞定。就是你的那些士大夫们愿意吗?毕竟,您将选拔人才的事情拿在自己手里,他们可就是去了这项权柄,应该不是那么甘愿交出来的吧!】

不那么容易交出来?

嬴政略略一想就明白了。

也对,一直含在嘴里的肥肉,又有谁肯吐出去?

也罢,那他就按部就班,先从纸和印刷术先造起吧!

至于其它,先慢慢来。

不过在那之前,还得先让阿婆主将科举制度的详细内容发过来。

不如就等到天卷结束后吧。

“来人。”

“喏!”

“朕让你们按照天卷给的秘笈制造的纸可是制好了?”

“已制好些许,正要呈给陛下一看。”

“快些拿来!”嬴政的眼睛立即亮了!

作者有话要说:

心太软7(二合一)

【这场科考,可以说是欧阳修人生和政途的巅峰。】

【在这之前,欧阳修因为为支持庆历新政。结果在新政失败后,就被弹劾逐出了朝廷。去了一个小地方做太守。一做就是很多年。】

庆历新政?

顾名思义,就是在庆历年施行地新政。

而眼下他的年号就是庆历。

宋仁宗看着手边弹劾范仲淹谋反的折子,心下略沉。

新政失败了,欧阳相公都被弹劾出了朝堂,要数年后才能回归。那么这些新政的主力,范仲淹等人也就不用说了。这不眼下,就有人给他们罗织罪名,想置他于死地了?

范仲淹提出的新政,的确是有不少大胆的地方。

他一共提出十条新政,其中有七八条都同太祖定下的祖训有违,的确有些难办。

只是,既然朝廷弊端严重,就该改进,总不能等无可挽回时再后悔莫及。

想到之前天卷阿婆主说到的徽钦二宗、靖康耻,还有偏安一隅的宋高宗,宋仁宗的心越发的像石头一样沉。

如果这次他的新政推行成功,是不是就不会有后来的山河破碎、奇耻大辱?

【欧阳修最有名的文章叫做《醉翁亭记》,其中那句“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也”已成为千古名句,也正是他这段时间心情的写照。】

【而在被贬斥的过程中,他也没有自暴自弃,仍旧是以平常心对待自己即将面临的一切。】

【这又何尝不是当初殿试中,他铆足了劲冲状元,结果却成了殿试众人的吊车尾后。经过一番大起大伏的磨砺,最终锤炼出来的恬淡心境所致呢?】

【也正是这心境,让他在日后的选材交友中才更加的公允睿智,同宋仁宗一样,有了大公无私的守正之心。】

视频讲到这里,却见视频上方飘来一条弹幕:

↑返回顶部↑

书页/目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