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13章(2 / 5)
面冲锋。需要炮兵打乱敌方的阵前运动和后续进攻体系,随制活动范围,为己方创造出最好的进攻态势。一旦获胜,还要由骑兵迅速扩大战果,与以前的作战方法根本不同。
步兵既是中坚,还要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,守时要守住,胜了要能扩大战果。这是一个体系,缺了哪一方都不行,容易打成半拉子仗。
听几个人介绍着军中的形势,窦舜卿几人连连点头。这是他们没有听说过的战争,将会从根本上改变战争形态。至于行与不行,没有打过仗,谁知道呢?
枪炮的使用,禁军一直在摸索中。炮的用处已经得到了认可,前线的重要城池,最近几年一直都在安装。最过禁军对炮的意见,还是用作守城攻城,认为野战基本没有用处。火枪则有争论,特别是与禁军的战斗形式和编制直接冲突,遭到了抵制。他们认为,一些小部队使用火枪是可以的,大部队则不行。
禁军作战,前排是刀盾手和枪兵,后排是弓弩手。火枪直射,安排在前排就失去了防御力和进攻能力,安排在后排则要前排或趴或卧,怎么都不方便。至于杜中宵说的全用枪兵,用刺刀代短枪,禁军试来试去觉得不靠谱。对上大斧,这样的军队怎么拼得过?
这种争论,影响了军中火器的普及。现在都是守城攻城用炮,进攻则还是原来的样子。铁监的火器生产以炮为主,依托强大的生产能力,枢密院有意在前线城寨全面装备火炮。
宋朝对军器的讨论,最近三年开始影响契丹。他们还不会制火枪,炮的制做方法却传过去了。虽然契丹的火炮生产是手工,火药的配方不精确,但对其他地区,已经足够用了。去年进攻常项,攻城战中就发挥了作用,只是野战不争气,没把党项打服罢了。
保护价收粮
狗头与几个伙伴欢快地在路上跑着,每人手里拿了几张纸,互相打闹。
何道成正在路边放牛,看见叫住狗头道:“你莫要这么闹,小心再遇上豺狼虎豹!”
狗头大笑:“阿爹不要吓我们,那小老虎已经到樊城的动物园去了,过年我去看了呢!”
何道成笑笑,把几个人叫过来,兜里摸出几块糖,分给几人。问狗头道:“你们做什么呢?最近学校放了假,为何不帮爹爹妈妈去田里做农活?现在收麦子的季节,多少活计要忙!”
狗头吃着糖,笑着道:“阿爹家里的孩子多,早就不做活计了吧?我们家里入了收割机社,一起还有打麦扬场的,几家人一起做,那些麦子早就收完了!现在阿爹还是做生意,妈妈在村社里做。”
何道成点点头:“原来你家也入了啊,还以为你阿爹爱惜钱财,不入这社呢。”
狗头道:“阿爹虽然爱钱,账可是算得明白。一起买收割机才多少钱?省下来的时间,出去做些生意,能多赚不少呢。再说现在收割机多了,附近许多村子都买了。”
营田务到来,襄州、随州、邓州一带社会出现了跳跃式发展,新式农具推广得比其他地方都快。铁路通了,铁监到这里须臾即至,各种铁制农具使用广泛。从去年开始,收割机开始流行,不但是用来收割小麦,还用来收割谷粟,旱田作物明显扩展。现在几州地区,水稻只种在水利条件特别好的地方,再就是几个有名品种,比如光化军六谷泉、枣阳香稻等种得较多。
购买收割机、脱谷机等大件,多是采取社的形势,几家人合买一件,收割时共同使用,而且几家人在一起,用最短的时间收割完毕。有余暇还会出租,收取数目不等的租金。营田劳外也有大户人家,自己独立置办整套农具,要么种的地多,要么对外出租,或者收取费用帮人割麦扬场脱粒。
何道成年纪已大,家里的重活不参与了,就连村正也卸任了对村里的消息不如从前灵通。就在平时替儿子放牛放羊,村里有大事,他做为父老参与讨论,日子悠闲起来。
听狗头讲着最近村里的事,何道成连连点头。做了一辈子拉纤厢军,劳累一生,没想到老了还能够享福。这种日子过得多了,性格慢慢平和,人也变得慈祥。
听狗头讲完,何道成问道:“你们几个人,又不进学,这是做什么去了?”
狗头扬着手里的纸道:“衙门和学校里的人吩咐,我们这些学生,到附近几村探查民情。现在村里的人种多少地,劳累不劳累,产多少粮食,够不够吃,还能赚哪些钱,都要问得清楚。问得好了,都要记在纸上,送上去评比呢。做得好的,听说有奖励,以后进学也有好处。”
这既是社会实践,也是对学生的锻炼,以后工作合适,会有非常大的帮助。以前读书的人,多是埋头苦读圣贤书,只有少数的人,才会主动接触社会,共少的人游学四方。现在营田务提供一定的资金,借助学校里学生的力量,进行社会普查,算是一个好的开始。
这是个学风大变的时代,重视社会实践,讲究实事求是的学风便是其中之一。张载还年轻,没有中进士,当然也没有在横渠进行他的井田实践。蓝田吕大防皇祐元年进士,刚进入仕途数年,兄弟们也还没有订立乡约。二程、周敦
↑返回顶部↑